题记:这篇文章写于2008年4月8日,彼时anfcp56还在售楼处做sales manager,呵呵,曾发表于公司的内刊哦,得到100元稿费,有生以来第一次的稿费,很有纪念意义,最重要的是这里也介绍了我和这座城市的渊源,所以就拿它做栏目的开篇吧。
女人要有自己的一间屋
这是生于1882年的英国女作家伍尔芙于1929年在题为《一间自己的屋子》的随笔中所发表的观点,至今已被越来越多的女性奉为经典,和她相隔整整一个世纪出生的我亦是这句名言的忠实拥趸者之一,尽管在那个年代她被视为女权主义的先锋,但时至今日,她的先见性已毋庸置疑,对于女性来说,一间自己的屋子在心理层面等同于自尊、独立、安全感;在现实层面,则等同于投资意向、经济收益,在CPI不断走高的年代,至少可以作为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资产。曾有人戏称房子是女人永不变心的老公,一笑之后思量一下亦不无道理。曾经看过一段最深刻优美的关于一间屋子的文字:想要一套居室,浪漫如爱情电影,温暖如春日午后两点的阳光,安静如拂过芦苇地的微风,让时光永远停留在下午茶的悠闲中,阳光透过丝质窗帘,房间里弥漫着咖啡的味道。只是我会把咖啡的味道换成绿茶的清香,窗帘不仅要有丝质的,还要有轻柔的乡村碎花窗帘,同时一定要有一间洒满阳光的书房,在这个拥有完全占有权和支配权的屋子里,我可以静静地阅读那些至醇的文字,细嗅阳光和油墨的清香,享受被文字打得微酸的感动。借用王志纲老师在奥园铭里所说的,这样的一间屋子不仅是安身之处,而且是心宅,是放心之处,寒夜客来茶当酒,它更具有一种心理上的品位与格调。我想拥有这样的一间屋子,不需要面朝大海,一样的春暖花开。
2000年夏天来到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向往中的姑苏古城时,最初曾栖身于劳动路的民宅内,彼时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找到第一份工作时的欣喜也历历在目,当日曾在日记里写下有一份工作,每天穿行于这个城市上班,下班后回到自己的小屋的幸福感。随后的几年中住处也随工作迁移了几次,在虎丘附近住过一年多,至今仍怀念那条有着浓密树荫的人行道,古老的香樟,夏日的夜晚,清风习习,月光如水,多次记录着我漫步的身影。再后来在胥江路生活了两年多,附近有一条充满烟火气息的小街,冬日的暖阳,喷香的烤红薯,行走的路人,构成了脑海中难以抹灭的一幅生活画卷。不远处有一座斑驳的小桥,桥下是流淌了千年的胥江水。如今随着这座城的高速发展,昔日的劳动路民宅已化身为今天为城市所仰望的高峰御所——万科金色家园;虎丘的林荫道倒是一如既往,只是人流车流日渐增长;古老的胥江也即将旧貌换新颜,商业旅游风貌改造工程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,不久的将来,商贸区和胥江河、廊桥、沿河30-50米的景观绿化带相映成趣,更多的高尚住宅将矗立在河两岸,将承载更多人的生活梦想。
而我也在和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过程中,走过了近八年的青春岁月,它见证了我的每一个生活印记。我热爱这座城市,我也希望能成为它的一员,首先我必须要有自己的一间屋。于是乎,为了这间屋子,我努力着,期盼着,希翼着……
憧憬某一日,走进心仪的售楼处,在被售楼小姐当作市调的疑惑中,微笑而坚定的告诉她:“是的,我是来选自己的一间屋的!”
后记:在内刊发表后,时隔多日惹来以往售楼处同事的追问:你不是写了女人要有自己的一间屋吗,你买了吗?所以anfcp56只能一再解释:现在还没有,但以后一定会买。对于屋子的迷恋其实是想拥有买屋子的能力,经济独立,精神独立,生活独立,这就是我力求的状态。当初来这座城市的时候,就暗暗发誓要在这里生根,买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屋子,然后把我那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接过来享享福,可惜在尚未达成的时候,2007年的12月13日晚上,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,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孝而亲不在”,那种难言的痛楚和遗憾,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。生活要继续,遵从父亲的遗愿好好照顾母亲,自己也要生活的更好,这是我现在应该做的,所以我会加倍努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