姑苏历史最悠久的园林——沧浪亭
已有 582674 次阅读 2009-07-14 16:00第八站之旅anfcp56是反复推敲了一下,奔赴郊外行程太紧,苦思冥想了很久,想起上星期陪妈妈去体检路过沧浪亭,就上网搜索了一下,结果超出想象,居然不少粉丝,连百度都有一个“沧浪亭吧”。可能在绝大部分人的印象里,苏州园林以拙政园为代表,一般旅行社的清单也是首推拙政园,再加其他一两个园林,解释是其他的看多了也是大同小异,容易审美疲劳,但通过anfcp56的调查发现这个想法实则有失偏颇,热衷自助游的驴友们对沧浪亭的推崇度竟不亚于拙政园。呵呵,究其原因,还是先来了解下它的历史吧。
“沧浪亭”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。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获罪而遭贬至吴地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,进行修筑,傍水造亭,因感于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”,题名“沧浪亭”,自号沧浪翁,并作《沧浪亭记》。欧阳修应邀作《沧浪亭》长诗,诗中以“清风明月本无价,可惜只卖四万钱”题咏此事。自此,“沧浪亭”名声大振。苏氏之后,沧浪亭几度荒废,南宋初年(12世纪初)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,清康熙三十五年(公元1696年)巡抚宋荦重建此园,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,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,并以文征明隶书“沧浪亭”为匾额。清同治十二年(公元1873年)再次重建,遂成今天之貌。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,已非宋时初貌,但其古木苍老郁森,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,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。与狮子林、拙政园、留园列为苏州宋、元、明、清四大园林。
好了,欲知详情,还是眼见为实吧。
面向人民路的“沧浪胜迹”石牌坊。想当初:苏舜钦一天路过学宫,向东看草、树郁郁葱葱,高高的山川宽阔的水面,不像在城里。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,向东走数百步,有一块荒地,方圆约六十寻,三面临水。哈哈,发现宝地了!看来彼时的地段还属于郊外呢,可现在已是位于闹市一隅了。高大的广玉兰开放着,园子外的河道里长满了荷花,呵呵,期待盛夏时节的绽放!
沿着石板路的沧浪亭街步行两分钟即至门口,一池绿水绕于园外。连门口都非常的安静,看不到旅游的大巴车,也没有拿着小黄旗的导游和刺耳的喇叭,呵呵,这正是anfcp56想要的参观环境~~
门票20元每人。入内后,幽静之感迎面扑来。绿荫架下,正式学名未知,听妈妈讲,此藤春天会开出大朵的红花,非常漂亮,哎,可惜花期已过。
面向园外的一汪绿水。
通往闲吟亭的廊,漏窗,假山。
闲吟亭内著名的沧浪亭记,面朝园外的粼粼波光。
建于山巅的沧浪亭,在众多的苏州古典园林中,沧浪亭以城市山林的风格独树一帜。之所以未拍正面,是因为镜头中的两人在享受着亭中的石凳,沉浸在亭子自宋朝以来的那些历史典故和想象中,谈兴正浓,丝毫无离开之意,所以anfcp56准备饱览全景后再归来补拍。
小假山。沧浪亭的建筑是比较简朴的。
园内的小池塘,偶见几尾小红鱼。
花。
全园漏窗共108式,图案花纹变化式端,无一雷同,环山就有59个,构作精巧,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。
漏窗外皆是满目的绿色。
廊,窗。
室内根雕家具摆设。
180岁高龄的枫杨。呵呵,已有编号列入保护啦。
各位看官仔细琢磨琢磨其意吧。
翠玲珑院内,四周皆绿意,前后芭蕉掩映,竹柏交翠,滴翠匀碧,沁人心脾。
绿油油的夏季。
庭院相隔,轩三间。“瑶华”,传说中的仙花,色白似玉,香味浓郁,见之则长寿。轩南窗外丛竹掩映,轩北院内植玉兰、柏树,原为园主会客之所。
站在楼上饱览周边胜景。
朱漆的木柱与葱绿的树木竟也相映成趣。
楼下的印心石屋。纳凉静心佳处哈。
铜钿。
花窗借景。简朴素雅。
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,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。现植各类竹20余种。
朴实。
明道堂取“观听无邪,则道以明”意为堂名。为明、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。相传乾隆帝南巡时,曾召誉满江浙的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。
一路所遇:背包一人,女伴二人,情侣二人,中年夫妇一对,难得还遇到一对老夫妇同游,兴致还很不错哦。
在这个园子里住着,简直就是天然氧吧,到处是绿荫。
院中桂树数株。秋天丹桂吐芯,清香满溢。
花窗借景,隐约的芭蕉叶。
有点山林野舍的感觉。“全园景色简洁古朴,落落大方。不以工巧取胜,而以自然为美。所谓自然,一是不矫揉造作,不亡加雕饰,不露斧凿痕迹;二是表现得法,力求山水相宜,宛如自然风景。”此评价十分中肯贴切。
两君言谈甚欢,在anfcp56的环园之行结束后依然黏在亭中的石凳上,本来anfcp56还想坐在石凳上遥想下当年诗人园主乘着小船,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,把酒赋诗,仰天长啸,在这人迹罕至处,只与鱼、鸟同乐的那种淡定洒脱和超然物外的意境~~,哎,无奈两人还是无离开之意,看着前面有人在此留影而两人无动于衷后,anfcp56也坦然卡嚓了一张,呵呵,就留下两君的身影了。
亭高踞丘岭,飞檐凌空,结构古雅,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,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、六株。亭上石额“沧浪亭”为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所书。上联选自欧阳修的《沧浪亭》诗中“清风明月本无价,可惜只卖四万钱”句,下联出于苏舜钦《过苏州》诗中“绿杨白鹭俱自得,近水远山皆有情”句。
周围古木参天,环境清幽,远离喧嚣,怪不得苏大诗人得出如此感悟:形体得到了休息,心灵得到了净化;看到的、听到的没有邪恶,那么人生的道理就明白了。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,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,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,不是太庸俗了吗!反思众多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,而自己获得这样的胜境,安于冲淡旷远,不与众人一道钻营,因此又能够使自己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,心有所得,笑悯万古。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,自认为已经超脱了。
呵呵,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,亦是一种豁达的处世哲学。
苍润之景,跟真山野林想比也毫不逊色吧。
葫芦门。
又见翠竹,漏窗。
亦是窗。
还是窗。
大门西边的藕花水榭。现已成茶室和棋牌室。有一桌老太太纸牌打得正酣。
肥硕碧绿的芭蕉叶掩映着窗。
又见石凳,呵呵,锄月轩中,没有亭中的抢手。不过可是芳香阵阵哦,看下面就知道啦。
真正是:闲看中庭栀子花。栀子花和白兰花,再加上茉莉花,是江南夏日最著名的“三香”。“栀子花,白花瓣,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。爱你,你轻声说。我低下头,闻见一阵芬芳……”。满目皆是葱茏绿意,终于在行程结束之际,看见了花的身影,而且还闻到了一阵芬芳。哈哈,不虚此行。。。
至此,沧浪之行告一段落了,只能用告一段落来形容,因为anfcp56已经在心里酝酿下次再来的时间了。呵呵,就来年春天吧,待到山花烂漫时,故地重游!